室內裝潢設計有限公司

新竹裝潢設計公司最新消息

室內裝潢與設計

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
 
中國人發質好辮子貴如黃金 安徽村莊靠賣假發創匯(二)
2018.4.10

文章来源:http://news.163.com/16/1129/18/C72G58B0000187V8_2.html

(原標題:中國人發質好辮子貴如黃金安徽村莊靠賣假發創匯)【延伸閱讀】安徽太和馬集鄉:“黑金”致富,靠賣頭發年出口創匯一億美元(原標題:安徽太和馬集鄉:“黑金”致富,靠賣頭發年出口創匯一億美元)【編者按】據商務部輕工商會發布的資料,中國是全球發制品原料集散中心,也是全球最大的發制品生產基地及出口大國。該行業現有從業人數約400萬人,目前在河南許昌、安徽太和等地,發制品產業已成為地方的支柱產業之一。然而,隨著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喪失,以農民為主體、以企業為龍頭的發展方式,或面臨產業轉移帶來的風險。自稱“人發之鄉”的安徽太和馬集鄉港集村,也處在產業結構變革的十字路口。“黑色的黃金”:或已有百年歷史的毛發制品產業從安徽省阜陽市出發,沿著105國道往西北方向行駛一個半小時,能在路邊看到一塊新立的石碑,石碑上寫著“人發之鄉港集歡迎您”。2016年11月6日,安徽阜陽太和縣馬集鄉港集村,港集村號稱是"中國最大的發制品加工村"。本文圖片均為澎湃新聞實習生劉嘉煒圖“別小看了剪掉的頭發,在我們眼里那可是黑金”,在港集運營一家發制品作坊的楊州說道,“一段超過一米的原生辮子,那可是按克來計算價錢,和黃金一樣。”楊州認為加入毛發制品行業并不難,只要有原料和資金,就能做起生意。港集村的毛發產業發展較為成熟,幾乎家家戶戶從事人發加工。走在港集街頭,隨便走進一戶人家,屋內就可能是毛發制品的加工作坊。2016年11月5日,安徽港集村,在一個家庭式的作坊,地上散落著未經清理的人發。兩位女工在清理人發上的雜質,將其處理成捆的人發。據新華網報道,上世紀60年代起,世界發制品行業生產中心從日本轉移到韓國,80年代又遷至我國山東,之后是河南、安徽等地。但在當地的村民口中,港集毛發產業發端于清朝,民國時開始興盛。上世紀60年代,很多港集人到了十五六歲時,就開始跟著父輩走南闖北收購毛發。當時,收購毛發時帶的主要“裝備”是一副扁擔和兩個貨箱,貨箱里面裝著收貨人從集鎮上精心挑選的針線、發簪、糖果等日常生活用品。當他們遇到農家孩子或持家婦女拿著積攢下來的發辮、馬尾時,就用帶來的小物品和他們交換,然后再賣到外地商人的手中。進入80年代后,港集及周邊的村民開始大規模地收購動物毛發,如馬尾和豬鬃等。到90年代后,受到河南許昌和山東青島等地人發加工業的影響,太和縣的毛發產業逐漸發展起來。如今,港集的人發加工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體系,經過原料收集、清洗消毒、縫制燙染等多個生產流程,向世界各地出口。【收集】港集村一家工廠的倉庫里,擺滿了廠家收購的人發,這些成捆的人發都經過家庭小作坊的初步加工。【消毒染色】港集村一家工廠內,去除雜質的人發在經過消毒后,會根據客戶需求染上不同顏色,圖為工人韋強在調試染色效果。人發在染色缸內完成染色后,需要工人用手將其從缸內運出。【漂洗】人發在漂染后,會殘留藥品,需要通過清洗三道才能進入烘干區。工廠通常用熱氣來加熱水,在水溫達到要求后,張奶奶(右)把熱氣閥關閉。【烘干】陳奶奶把烘干的人發直接抱起,隨后把它們送往下一個加工區。【拉發、混色】烘干后進入整理毛發的“拉發”階段。粗加工的發絲尾端較為整齊,通過在鐵排梳上的多次梳理,可混合出自然的幅度和標準長度。“混色”也是經由這道工序完成,如通常的深棕色的假發就是由兩種不同深淺的發絲混合而成,這樣制作出來的假發色彩更為自然。【排發】一位女工在使用三連機來排發。排發的機器一般有三個機頭和一個膠水盒,定量的發絲通過排發機可排成一條發簾,最后通過膠輪固定。【裁剪發簾】排好的發簾通常很長,為避免影響下一道定型工序的操作,一位女工將發簾裁剪成不超過定型鋁管的長度。【卷發】發簾會根據長短進行不同的操作,較長的頭發會進行卷發處理。圖為卷發使用的小木棍、皮筋和碎布條。每一款假發都有規定重量,卷發工按照假發設計圖上的指示,稱出規定的發絲重量后,把發絲用橡皮筋扎好備用。通過卷發等工藝,一束頭發能被制作成不同類型的發辮。【裁剪】短發還需要再經過一次裁剪處理,再拿去熨平。【熨燙】工廠的熨斗與家用熨斗有所不同,改造后的熨斗不會燙傷頭發。【浸泡護理液、卷管】需要卷燙的發簾還需經過一道浸泡工序。工人將發簾在混有護理液的水里浸泡15分鐘,讓頭發充分吸收養分,之后纏繞在卷杠上。當卷杠被送入烘箱定型時,發絲所含的水分和營養會大量蒸發。【定型】一位女工在給頭發定型。女工會把制作好的假發放入一個烘箱里,調節出合適的溫度進行定型。不同卷曲度的頭發所需的定型時間也有所差異,通常需要60-80分鐘。【包裝】假發生產的最后一步程序。一位女工給成品掛上吊牌,并在內放置專用紙團,以免產品變形。當地工廠生產的假發成品。【裝箱】一位搬運工人在卸貨,箱體上寫著款式與色彩等信息,一部分產品將發往法國。據該公司的經理孫良眾介紹,公司出口的凈利潤在8%左右。見證產業變遷的家庭作坊據太和縣發制品管委會提供的數據,2015年,全縣發制品加工企業有400多家,發制品家庭作坊1280戶,從業人員近10萬人。一些經營家庭作坊的個體戶,見證了當地發制品產業的發展變遷。個體戶楊州說:“20年前,我從學校畢業了,不知道去干嗎,看到大家都是出門收集辮子,轉手賣給外地人加工,我就琢磨著加工里應該會有更多的商機,于是就在自己家開起了頭發加工坊。”家庭作坊的老板楊州,他已從業二十多年。近幾年,進入發制品行業的同行越來越多,競爭也愈發白熱化。僅在港集村周邊,就有20多家工廠。隨著工廠的增加,很多家庭作坊開始轉變發展策略。楊州的作坊從過去的完成燙染等全部流程,轉為只進行初步加工,即把收集來的頭發經過簡單分類處理,制成捆扎好的大辮子轉賣給大工廠,再由工廠負責深加工后向國外出口。從業二十多年,楊州感到原料越來越難收。目前,收購員都往東南亞和印度等地收集長發辮,而國內只有新疆還能收集到理想長度的發辮。楊州表示:“我經手過的頭發數我們國人的質量最好,緬甸發和印度發其次。不過隨著生活條件變好了,大多數擁有長發的人都會去焗油或者燙發,這樣的辮子價值就不高了。一條原生的國人辮子很少見了,所以當有原生長辮子出現在市場上,那都是無價之寶。”在港集,除了青壯年,一些年長的人也會加入頭發加工行業。楊州作坊的第一道工序是把收集來的頭發捋順,他會把頭發分別送到村里賦閑的老人家里去,讓老人們來完成這項非常耗費人力的工作。整理一斤頭發的工錢為25元,一位老者通常一天能處理8兩頭發,每個月則有六七百元的收入。目前,因勞動力成本的變化,發制品行業生產中心還在向內陸遷移。此外,人發的原材料產量持續走低,發制品價格卻也在下降,利潤的降低迫使許多家庭作坊開始轉型甚至轉行。肩負扶貧重任的產業自2000年太和縣成立第一家毛發加工企業以來,經過十余年發展,如今毛發產業已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。2015年,港集毛發工業園區入駐企業12家,建成投產8家,工廠也帶動了當地的用工需求。以孫良眾擔任經理的公司為例,這家發制品公司在園區算是中等規模,聘用了250個員工。這家公司毛發制品的年產量為160萬條,并創立了兩個品牌。目前公司面臨的挑戰是從東南亞收購真發原料的成本不斷上漲,與去年相比,每公斤真發的收購價漲了數百元。為了守住利潤,公司也在努力擴大規模。“爭取出口可以做到1個億吧”,并不存在招工難題的孫良眾看起來頗有信心。據當地居民說,以港集為中心,方圓十公里的人會選擇不再外出打工,留在家鄉工作。在毛發制品廠工作的年輕女工劉天琦,她覺得環境噪音太大,喜歡在工作時戴著入耳式耳機聽音樂。劉天琦是一名三連機車手,她是港集人,她之前在杭州做服裝生意,待了幾年后,還是回到了港集。劉天琦說:“我的年齡是已經過了人生的三分之一,怎么說呢,可能還是覺得在家工作更好吧,就回來了。然而,在家鄉工作使她很難接觸到同齡人,她發現年輕人回鄉工作的并不是很多:“大家都還是想在外面試下。”安徽是勞動人口輸出大省,農村青壯年想改變自己生活,通常只能選擇外出打工。外出務工的青壯年在結婚以后,不便將子女帶在身邊,就把子女放在家鄉由老人照顧。毛發制品產業留住了一部分港集村的青壯年,但留守兒童依然是港集村面臨的問題。在街頭可以看到眾多小孩,而大人們不是外出務工,就是忙于工作。“我家以前也是做這行的,后來覺得累就轉行了;現在就我在這工作,主要是能留在家里照顧孩子。”32歲的付義偉說道:“街頭有很多小孩,很多小孩的家長都在外面跑,雖然開廠讓很一些人留在家里干活,不過這活苦,簡單重復的工作做久了就累,所以也有人出去干活了。”港集村村委會的干部谷家祥說:“我們希望家家戶戶都從事毛發產業,如果要開工作坊,我們會介紹他們給工廠,讓他們合作,通過他們來帶動產業的發展。”在太和縣城,港集村毛發產業的名聲也很響,出租車司機王師傅說:“我們都知道他們港集人搞這個很賺錢,這錢我們也想賺啊,可不是那片人,摸不到這個門道。”據太和縣宣傳部分管發制品的張科長介紹,在毛發產業基地帶動下,馬集鄉2015年實現工業產值39.6億元,出口創匯則超過了1億美元。然而,在2015年的一次研討會中,太和發制品協會副會長劉獻表示,當地企業已經不再具備勞動力成本優勢,化纖頭套的生產企業已經多數轉移到印尼、孟加拉國,而印度因明顯的勞動力和原料優勢,當地的毛發制品企業也正在興起。港集村通往外地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中巴車。每年的九、十月是一年中收購毛發的旺季,收購員會在這段時間走出國門,到東南亞各地收購頭發。最初的那批收毛發的人已實現了脫貧,而隨著世界毛發制造中心不斷內遷,港集人是否還能守住自己的財富,答案卻并不明晰。當地居民稱,港集毛發工業園區建在曾經農田里,農民已不再種田,而是在工廠里上班。談及行業的變化,當了25年漂染工的韋強有自己的體會。韋強說:“以前市場需求相對單一,客戶對毛發顏色的要求也不多,現在市場大了,需要漂染的顏色也越來越多,對顏色的要求也要高了。”對于毛發產業的未來他并沒有太多想法:“這輩子也沒多長了,就這樣呆著吧。”資深漂染工韋強拿著手機里的圖片比對染色效果,客戶需要的發色也常常隨著市場的需求而變化。在這一行做了二十多年的楊州也傾向于維持現狀。多年生意給他帶來了不錯的收益,蓋了一棟小洋樓,買了不錯的車,他對這行很有感情。想到毛發產業的前景時,他也不知道該往哪里走。楊州試過用互聯網交易,但對自己的生意沒有根本性改變:“這兩年實體經濟都難做……10個人里面可能就有7個人轉行了。我做了20多年了,也不會再變動了,畢竟在這行經驗多,就算會轉型,我也不會把這個拋棄掉。”楊州的兒子今年15歲,有次楊州問兒子想不想子承父業時,兒子拒絕了,而是想通過讀書去大城市上班。(原標題:安徽太和馬集鄉:“黑金”致富,靠賣頭發年出口創匯一億美元)

關鍵字標籤:掉髮嚴重問題-頂豐科技假髮

室內設計作品,平面廣告設計
桃園,新竹,中壢,竹北地區室內設計找為您達到理想空間。
完美室內設計室內裝潢服務,在桃園為您服務